【七律长征主要内容】《七律·长征》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全诗气势恢宏,语言凝练,生动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,以及红军战士不畏艰险、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。这首诗不仅是对长征历史的总结,也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。
一、诗歌内容概述
《七律·长征》共八句,每句七个字,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。全诗以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开篇,点明主题,接着通过列举长征途中的自然险阻和战斗历程,展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
二、主要
段落 | 内容概要 | 表达情感 |
第一句 | 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 | 点明主题,表现红军无畏精神 |
第二句 | “万水千山只等闲” | 表现红军面对困难的从容与乐观 |
第三句 | “五岭逶迤腾细浪” | 描写山势起伏如浪,象征艰难险阻 |
第四句 | “乌蒙磅礴走泥丸” | 用比喻手法表现红军克服困难的豪迈 |
第五句 | “金沙水拍云崖暖” | 表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胜利与喜悦 |
第六句 | “大渡桥横铁索寒” | 描述强渡大渡河时的紧张与危险 |
第七句 | “更喜岷山千里雪” | 表示对翻越雪山的欣慰与期待 |
第八句 | “三军过后尽开颜” | 总结胜利后的喜悦与自豪 |
三、创作背景与意义
《七律·长征》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之后,当时毛泽东站在陕北高原上,回顾这段艰苦卓绝的征程,感慨万千。这首诗不仅记录了红军的英勇事迹,也表达了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。
它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体现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至今仍被广泛传颂。
四、总结
《七律·长征》以简练的语言、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,全面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胜利成果。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革命精神的礼赞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