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安有完卵词语解释是什么】“安有完卵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极端的悲观或讽刺意味。该词源自古代典故,带有强烈的否定和批判色彩,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恶劣环境下,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保持完整或安全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| 词语 | 安有完卵 |
| 拼音 | ān yǒu wán luǎn |
| 含义 | 表示在恶劣环境中,没有一个东西能保持完整,比喻一切都会被破坏或毁灭。 |
| 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子犯曰:‘战也。战而捷,必得诸侯;不捷,社稷亡。’……晋侯问于士会,对曰:‘此之谓安有完卵?’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带有讽刺、批评或无奈的情绪。 |
| 近义词 | 无一幸免、片甲不留、毁于一旦 |
| 反义词 | 完好无损、安然无恙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安有完卵”字面意思是“哪里会有完整的鸡蛋”,引申为“在灾难或动荡中,没有任何人或物能幸免”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、战争、政治斗争等情况下,整个系统或群体遭受严重打击,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。
例如,在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清洗中,许多人被牵连,这时可以说:“在这场风暴中,安有完卵?”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使用例子 |
| 政治评论 | “在这个动荡的时代,安有完卵?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。” |
| 历史评价 | “明末清初,安有完卵,百姓流离失所。” |
| 文学作品 | “他深知自己身处险境,安有完卵,只能拼死一搏。” |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安有完卵”属于较为文言的表达方式,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其含义。
- 该成语多用于强调整体性破坏,而非个体遭遇。
五、结语
“安有完卵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重大变局时,个体往往难以独立生存,必须与时代共命运。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的复杂关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