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汉十三州是哪十三州】“大汉十三州”这一说法,常被用来指代汉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范围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,汉朝并没有正式使用“十三州”这一名称,而是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域划分方式。尤其是在东汉时期,州成为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,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十三州格局。因此,“大汉十三州”实际上是后人对东汉时期州级行政区的概括。
以下是对“大汉十三州”的总结与介绍:
一、大汉十三州概述
汉朝在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有所变化,但到了东汉时期,全国大致分为十三个州。这些州并非完全按照地理或经济因素划分,而更多是政治和军事管理的需要。各州的治所、辖地也随时间有所调整,但总体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行政体系。
二、大汉十三州一览表
| 序号 | 州名 | 治所(今地) | 主要辖地(今省/市) |
| 1 | 雍州 | 长安(今陕西西安) | 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等地 |
| 2 | 荆州 | 江陵(今湖北荆州) | 湖北、湖南、河南南部 |
| 3 | 扬州 | 建业(今江苏南京) | 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一带 |
| 4 | 徐州 | 彭城(今江苏徐州) | 江苏北部、山东南部 |
| 5 | 兖州 | 濮阳(今河南濮阳) | 河南东北部、山东西南部 |
| 6 | 青州 | 临淄(今山东淄博) | 山东半岛及部分内陆地区 |
| 7 | 幽州 | 蓟(今北京一带) | 北京、河北北部、辽宁、内蒙古东南 |
| 8 | 冀州 | 邺(今河北临漳) | 河北中南部、河南北部 |
| 9 | 并州 | 太原(今山西太原) | 山西、陕西北部 |
| 10 | 豫州 | 洛阳(今河南洛阳) | 河南中西部 |
| 11 | 荆州 | 江陵(重复,实际为荆湘) | 湖北、湖南 |
| 12 | 益州 | 成都(今四川成都) | 四川、重庆、云南北部 |
| 13 | 交州 | 石头城(今广西南宁) | 广西、广东、越南北部 |
> 注:表格中“荆州”出现两次,是因为历史上曾有“荆州”与“荆湘”之分,但通常合并称为“荆州”。
三、总结
“大汉十三州”是东汉时期较为稳定的地方行政划分,虽非官方正式命名,但在后世的历史研究中被广泛采用。这些州涵盖了当时中国的主要区域,对理解汉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分布具有重要意义。
通过了解这十三州的地理位置和辖区范围,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汉朝时期国家的治理结构和区域发展特点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