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甄选问答 >

风萧萧兮易水寒出处

2025-11-18 02:31:25

问题描述:

风萧萧兮易水寒出处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8 02:31:25

风萧萧兮易水寒出处】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献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。这句话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荆轲在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之前,与他的朋友在易水边送别时所吟诵的诗句。它不仅表达了荆轲对未来的悲壮心情,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。

一、原文出处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中记载:

> “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至易水之上,既祖,取道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又前而为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’”

这段文字描述了荆轲在出发前,在易水边与众人告别的情景,歌词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正是此诗的核心内容。

二、词句解析

词语 含义 意象
风萧萧 形容风声凄凉、急促 表达哀伤、悲凉的情绪
易水 地名,位于今河北易县 荆轲出征之地,象征离别与远行
冷冷的、凄清的 象征前途艰险、命运未卜

三、历史背景

荆轲是燕太子丹的门客,受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。他虽有志气,但最终失败,被秦王所杀。这首诗出现在他临行前的送别场景中,成为历史上最具悲壮色彩的诗句之一。

四、文化影响

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,也常被后人引用,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或对离别之情的感慨。例如:

- 在诗歌、小说中常作为描写壮士出征、悲壮离别的意象;

- 在影视作品中,常用来渲染紧张、悲怆的氛围;

- 在现代汉语中,“易水寒”也成为一种象征,代表牺牲精神与豪情壮志。

五、总结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作者 司马迁(记载);荆轲(创作)
时代 战国时期(公元前3世纪)
语境 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前的送别场景
意义 表达悲壮、离别、牺牲精神
文化价值 成为后世文学与艺术的重要意象
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也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共鸣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