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色天香最初形容的是什么】“国色天香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出众、气质非凡。但许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最初的出处和本意。实际上,“国色天香”最初并不是用来形容女性的,而是与花卉有关。
一、
“国色天香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罗虬的《比红儿诗》,原指牡丹花的美丽与香气。后来在文学作品中逐渐被引申为对女子美貌的赞美。因此,虽然现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女性,但其最初的意义是形容花的美丽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国色天香 |
出处 | 唐代罗虬《比红儿诗》 |
初期含义 | 形容牡丹花的美丽与香气 |
后期引申义 | 用于形容女子容貌出众、气质非凡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赞美女性 |
原文出处 | “国色天香,不独红儿也。”(意为:牡丹花的美丽与香气,不只是红儿一人拥有)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国色天香”中的“国色”指的是国家中最美的颜色或最美的事物,而“天香”则指天上飘来的香气,象征着极高雅、极美好的事物。在古代,牡丹被视为花中之王,因其花朵大而艳丽,香气浓郁,故被赋予“国色天香”的美誉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一词语逐渐被用于形容女子,尤其是那些美貌与气质兼备的女性。但在文学史上,“国色天香”最初确实是指花,而不是人。
四、结语
“国色天香”从最初的花名演变为对女性的赞美,体现了语言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。了解成语的本义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们,避免误解或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