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甄选问答 >

论语子贡问曰原文

2025-09-29 02:11:17

问题描述:

论语子贡问曰原文,急!求解答,求此刻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9 02:11:17

论语子贡问曰原文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是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。其中“子贡问曰”是《论语》中的一段重要对话,展现了孔子与弟子子贡之间的思想交流。以下是对“子贡问曰”原文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内容。

一、原文概述

“子贡问曰”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篇,是子贡向孔子请教的一个片段。子贡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,聪明好学,善于言辞。他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、礼制、仁义等核心价值的关注。

原文如下:

> 子贡问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

> 子曰:“可也;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

> 子贡曰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其斯之谓与?”

> 子曰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

这段话的大意是:子贡问孔子:“贫穷而不阿谀奉承,富贵而不骄傲自大,这样的人怎么样?”孔子回答说:“这已经不错了;但不如贫穷却能安于道,富贵而仍好礼的人。”子贡接着引用《诗经》中的句子,表示自己明白了孔子的意思,孔子则称赞他可以开始讨论《诗》了。

二、

本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对于“德”的重视,强调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,也要保持内心的修养和道德操守。同时,也展示了子贡对孔子教诲的理解与领悟,反映出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。

三、关键点对比表

问题/观点 内容说明
子贡提问 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
子贡询问如何对待贫富两种境遇。
孔子回答 “可也;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
孔子认为仅做到不谄媚、不骄傲还不够,应更进一步,安于贫困而乐道,富贵而好礼。
子贡回应 引用《诗经》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
表示自己理解了孔子的深意。
孔子评价 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”
孔子肯定子贡的理解能力,认为他可以开始深入探讨《诗》的意义。
核心思想 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,无论贫富都要注重道德与礼制。

四、总结

“子贡问曰”通过简短的对话,揭示了儒家对个人品德的高标准要求。孔子不仅关注外在行为,更重视内心修养和精神境界。子贡的反应也显示了他对孔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接受。这一段对话不仅是儒家教育理念的体现,也为后人提供了修身养性的参考。

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篇章或扩展相关内容,欢迎继续提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