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铁杵磨成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】《铁杵磨成针》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古代寓言故事,出自宋代诗人李白的传说。该故事通过讲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成针的过程,表达了“只要有恒心,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”的道理。这则故事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中,作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典型材料。
一、原文节选:
> “磨针溪,在眉州象耳山下。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,弃去。过是溪,逢老妪方磨铁杵。问之,曰:‘欲作针。’太白笑曰:‘铁杵岂能为针?’妪曰:‘功到自然成。’”
二、阅读理解题与答案汇总
题号 | 题目 | 答案 |
1 |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? | 讲述了李白在读书未完成时,遇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成针,从而受到启发的故事。 |
2 | 老妇人为什么要磨铁杵? | 她想把铁杵磨成针,用来缝衣服。 |
3 | 李白对老妇人的行为有什么反应? | 李白觉得不可思议,认为铁杵不可能磨成针。 |
4 | 老妇人是如何回应李白的疑问的? | 她说:“功到自然成。”意思是只要坚持不懈,最终就能成功。 |
5 |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 | 只要有毅力和恒心,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。 |
6 | “铁杵磨成针”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什么? | 比喻有恒心、有毅力,持之以恒地做事,最终会取得成功。 |
7 | 文中的“太白”指的是谁? | 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。 |
8 | “功到自然成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? | 只要努力到一定程度,事情自然就会成功。 |
三、总结
《铁杵磨成针》虽篇幅简短,但寓意深刻,生动地传达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。它不仅是一则文言文阅读材料,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。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,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,还能从中汲取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信念。
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,我们都应铭记“功到自然成”的道理,勇敢面对挑战,坚定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