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动辄得咎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动辄得咎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言行中稍有不慎,就容易招致责备或惩罚。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对后果的高度敏感。
一、成语释义
动辄得咎:
意思是“一行动就犯错”,形容人做事非常谨慎,稍有不当就会受到责怪或惩罚。它常用来批评那些对他人过于苛责、不给容错空间的行为,也用于表达对某些制度或环境的不满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动而见尤,欲无言,不可得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用于口语中,表示对某人或某种情况的不满或批评 |
例句 | 他做事小心翼翼,生怕动辄得咎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稍有不慎、动则获咎、屡试屡败 |
反义词 | 行事顺利、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 |
四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描述 |
工作场合 | 对员工要求过高,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尝试新方法 |
家庭教育 |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,孩子稍有失误就被责骂 |
社会现象 | 某些制度下,人们因小过失被重罚,引发舆论关注 |
五、总结
“动辄得咎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。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、管理团队或制定政策时,应适当给予容错空间,避免因过度苛责而打击积极性或造成不必要的矛盾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与协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