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三起解唱词】《苏三起解》是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,源于明代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中的《玉堂春落难逢夫》,后经京剧、评剧等多剧种改编,广为流传。该剧讲述了名妓苏三(玉堂春)因冤案被押解赴刑的悲惨遭遇,以及她与书生王景隆之间的爱情故事。其中“苏三起解”一段唱词,是整部戏中情感最为浓烈、艺术价值极高的部分。
一、
《苏三起解》唱词以苏三在被押送途中所唱为主,表达了她对命运的控诉、对爱情的执着、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绝望。唱词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极具感染力,是戏曲唱腔艺术中的典范之作。
该段唱词主要分为几个部分:
- 回忆往事:讲述苏三与王景隆的爱情经历。
- 诉说冤屈:描述自己蒙受不白之冤的痛苦。
- 哀求宽恕:向押解官差及路人表达内心的委屈与希望。
- 感叹命运:抒发对人生无常、世事艰难的感慨。
二、唱词节选与解析
唱词原文 | 解析 |
“我本是,闺中女,自幼父母双亡。” | 开篇点明苏三的身世凄苦,为后续悲剧埋下伏笔。 |
“寄居在,酒楼内,终日卖笑度时光。” | 描述苏三被迫从事风月行业的无奈与辛酸。 |
“那王公子,才貌双全,一见钟情两相欢。” | 回忆与王景隆的相遇,表现两人感情的真挚。 |
“谁知他,家道中落,一去不返心如灰。” | 表达对爱情变故的失望与心碎。 |
“我遭人陷害,含冤入狱,如今被押赴刑场。” | 道出冤屈,揭示剧情高潮。 |
“愿天公,怜悯我,还我清白一身轻。” | 表达对公正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抗争。 |
“若能重见,郎君一面,死亦甘心。” | 展现苏三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。 |
三、艺术特色
- 情感真挚:唱词字字句句皆出自内心,感人至深。
- 语言凝练:用词简练但富有画面感,极具文学美感。
- 节奏鲜明:配合戏曲唱腔,节奏起伏有致,增强表演效果。
- 主题深刻:反映社会不公、人性善恶、爱情与命运的交织。
四、结语
《苏三起解》不仅是一部悲剧作品,更是一面映照人性与社会的镜子。其唱词作为戏曲艺术的精华,至今仍被广泛传唱与研究。通过这段唱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三的悲情与坚韧,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对正义与真情的呼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