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开门见山的意思和造句是什么】“开门见山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说话或写文章时直截了当、不绕弯子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在进入主题时就直接点明核心内容,避免不必要的铺垫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开门见山 |
拼音 | kāi mén jiàn shān |
释义 |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,一开始就触及主题,不绕弯子。 |
出处 | 《禅宗六祖传》:“若欲得见佛,但莫造业,即无烦恼;若欲得见法,但莫起心,即无妄念。”后人引申为“开门见山”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,表示说话或写作直接切入主题。 |
二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直言不讳、直截了当、直奔主题 |
反义词 | 婉转含蓄、拐弯抹角、兜圈子 |
三、典型造句示例
句子 | 说明 |
他说话一向开门见山,从不拖泥带水。 | 表示说话直接,不绕弯子。 |
写文章时要开门见山,让读者一目了然。 | 强调写作时应直接点题。 |
老师上课开门见山地讲重点,大家听得很清楚。 | 表示教学方式直接有效。 |
他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问问题,让人有点措手不及。 | 描述对方提问直接,不留余地。 |
四、使用场景
- 日常交流:适合在需要快速传达信息的场合使用。
- 写作表达:常用于议论文、报告等正式文体中,增强逻辑性和条理性。
- 演讲发言:有助于吸引听众注意力,提升表达效果。
五、总结
“开门见山”是一种简洁、高效的表达方式,适用于多种语言环境。它不仅能够提高沟通效率,还能体现出说话者的坦率和自信。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清晰、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