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危言危行什么意思】“危言危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正直、行为端正,不回避困难或危险。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带有“危”字,但实际含义并非指危险的行为,而是强调一种正直、坚定的态度。
一、词语解析
- 危言:指正直、有分量的话语,不避讳直言。
- 危行:指正直、有原则的行为,不因外界压力而改变。
因此,“危言危行”整体上是指一个人敢于直言不讳,坚持正义,行为端正,不畏强权,不惧风险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该成语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’”孔子在这里强调,在国家有道时,应敢于直言敢为;在国家无道时,则应行为端正但言语谦逊。
现代使用中,“危言危行”多用于褒义,形容人具有责任感和正义感,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时仍能坚持立场。
三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危言危行 |
拼音 | wēi yán wēi xíng |
释义 | 指正直、有原则地说话和行动,不回避困难或危险 |
出处 | 《论语·宪问》 |
用法 | 褒义词,形容人正直、有担当 |
近义词 | 言行一致、正直无私、刚正不阿 |
反义词 | 阿谀奉承、欺软怕硬、口是心非 |
使用场景 | 适用于评价他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勇气和道德操守 |
现代意义 | 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个人操守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|
四、延伸思考
“危言危行”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在现实生活中,能够做到“危言危行”的人往往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。他们不随波逐流,敢于说出真相,也敢于承担后果。
然而,这一品质也需要智慧与勇气的结合。在某些情况下,过于直接或强硬的言行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冲突,因此“危言危行”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。
总之,“危言危行”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成语,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正直、勇敢和责任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