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甄选问答 >

禽兽不如的典故

2025-09-17 08:07:28

问题描述:

禽兽不如的典故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7 08:07:28

禽兽不如的典故】“禽兽不如”是一个常用来形容人行为极其恶劣、道德败坏的成语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历史故事,反映了古人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。

一、典故来源

“禽兽不如”最早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原文如下:

> 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:人和禽兽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小,普通百姓往往失去了这种区别,而君子则能保留它。后世引申为,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连禽兽都不如,那就说明这个人已经丧失了人的基本道德和良知。

此外,在《史记》等历史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达,用来批评那些不讲仁义、残暴无情的人。

二、典故演变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禽兽不如”逐渐成为一种强烈的道德谴责用语。在民间故事、戏曲、小说中也常被引用,用来形容那些心狠手辣、毫无怜悯之心的人。

例如,在一些古代传说中,有恶人虐待动物、杀害无辜,甚至食人肉,人们便称其“禽兽不如”。

三、现代用法

在现代汉语中,“禽兽不如”多用于批评那些行为极端恶劣、违背社会公德的人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讽刺,更是一种道德上的审判。

四、总结对比表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禽兽不如
出处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原意 人与禽兽的区别极小,失去者为庶民,保存者为君子
引申义 形容人行为极其恶劣,连禽兽都不如
使用场合 批评道德败坏、行为残忍之人
文化意义 反映古人对人性、道德的重视
现代用法 强烈的道德谴责,用于形容极端恶劣行为

五、结语

“禽兽不如”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严厉批判,更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一种警示。它提醒我们,做人要有良知、有道德,不能因一时私欲而丧失人性。在今天这个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