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权益法全文?】在企业会计处理中,权益法是一种用于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重要方法。它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,但未达到控制程度的情况。本文将对权益法的基本概念、适用范围、会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权益法概述
定义:
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按照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,来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。与成本法不同,权益法更注重反映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续影响。
适用范围:
-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(如派出董事、参与财务和经营决策等);
- 不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情形;
- 通常适用于持股比例在20%至50%之间的股权投资。
二、权益法的核心原则
1. 初始计量:
投资企业按取得时的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,即支付的现金、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的价值。
2. 后续计量:
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,按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,并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。
3. 其他综合收益:
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(如外币折算差额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),也需按比例计入投资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。
4. 股利分配:
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,投资企业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,不确认为投资收益。
三、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流程
步骤 | 内容说明 |
1 | 初始投资时,按实际支付金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|
2 | 每期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,按持股比例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|
3 | 若被投资单位有其他综合收益,按比例确认至投资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 |
4 | 被投资单位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时,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|
5 | 投资处置时,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转入当期损益 |
四、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
项目 | 权益法 | 成本法 |
核算基础 | 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| 按实际收到的股利确认收益 |
投资账面价值 | 随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而调整 | 基本保持不变 |
适用情况 | 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 | 控制或无重大影响 |
投资收益确认时间 | 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确认 | 按实际收到的股利确认 |
五、总结
权益法是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,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重要会计方法。它不仅反映了投资企业的经济实质,还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。正确运用权益法,有助于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其投资的真实价值和潜在风险。
附表:权益法关键要点一览表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和调整账面价值的方法 |
适用范围 | 具有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(一般20%-50%) |
初始计量 | 按实际支付金额入账 |
后续计量 | 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/净亏损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|
其他综合收益 | 按比例确认至投资企业 |
现金股利 | 冲减投资账面价值,不确认收益 |
与其他方法区别 | 更关注被投资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净资产变化 |
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会计分录或案例分析,可参考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——长期股权投资》等相关法规文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