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弟子规全文和解释】《弟子规》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,原名《训蒙文》,后经贾存仁修订并更名为《弟子规》。全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,内容简明扼要,强调孝悌、谨信、爱众、亲仁等道德规范,是古代儿童学习礼仪与做人之道的重要教材。
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,《弟子规》的内容可以分为多个部分,每部分都有明确的含义。以下是对《弟子规》全文的总结,并附上简要解释,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核心思想。
一、总叙
原文:
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
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
解释:
《弟子规》是圣贤的教导,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,其次要谨慎守信;要广泛爱护他人,亲近有德之人;在具备这些品德之后,再学习文化知识。
二、入则孝
原文:
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
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
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
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
解释:
子女应迅速回应父母的呼唤,认真执行父母的吩咐;对父母的教导要恭敬听取,面对责备要虚心接受;冬天要让父母温暖,夏天要让他们清爽;每天早晚要问候父母,出门要有交代,回家要见面;生活要有规律,工作不要轻易改变。
三、出则悌
原文:
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
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
解释:
兄弟之间要友爱,彼此尊重;如果兄弟和睦,孝道自然体现;不计较财物,就不会产生怨恨;说话温和,就能化解矛盾。
四、谨
原文:
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
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辞必洁
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
解释:
早上要早起,晚上不要睡得太晚,珍惜时光;早晨要洗脸刷牙,如厕后要洗手;衣帽要整齐,鞋袜要穿好。
五、信
原文:
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
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
解释:
说话要诚实守信,不能欺骗或夸大;话多不如话少,只要说的合情合理,就不需要花言巧语。
六、泛爱众
原文:
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
己有善 勿衒耀 人有善 勿妒忌
解释:
自己有能力时不要自私;别人有能力时不要轻视;自己有优点不要炫耀;别人有优点不要嫉妒。
七、亲仁
原文:
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
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
解释:
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品行;大多数人随波逐流,真正有仁德的人很少;真正有仁德的人,人们会敬畏他,说话直率,不讨好他人。
八、余力学文
原文:
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
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
解释:
如果不注重实践,只学习书本知识,就会变得空虚浮夸;如果只注重实践而不学习,就会固执己见,不明道理。
九、总结表格
章节 | 内容概要 | 核心思想 |
总叙 | 以孝悌为先,次为谨信,再广爱众人 | 强调道德修养优先于学问 |
入则孝 | 对父母要恭敬、体贴、守礼 | 孝顺是为人之本 |
出则悌 | 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| 家庭和谐是孝的表现 |
谨 | 生活要自律、守规矩 |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|
信 | 说话要诚实、守信 | 诚信是立身之本 |
泛爱众 | 对他人要宽容、公正 | 社会和谐的基础 |
亲仁 | 亲近有德之人 | 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|
余力学文 | 学习要结合实践 | 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《弟子规》不仅是一部教育儿童的书籍,更是一部指导人生行为的道德指南。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,传递了深刻的做人道理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