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江郎才尽什么意思】“江郎才尽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才华、文思或创造力方面逐渐枯竭,失去了原有的表现力和创作能力。这个成语源自南朝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,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。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: 江郎才尽
拼音: jiāng láng cái jìn
释义: 原指南朝文学家江淹(字文通)晚年才思衰退,后来用来比喻人的才智或创造力衰竭,不再有新的创意或成就。
二、出处与典故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南史·江淹传》 |
典故 | 江淹年轻时才华横溢,文采斐然,但年老后却屡次写不出好文章。一次他梦见自己被一位名叫“郭璞”的人夺走了五色笔,从此便才思枯竭,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。 |
后世引申 | 后人用“江郎才尽”来形容人到中年或老年后,才思不再如从前,创造力减弱的现象。 |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说明 |
文学创作 | 如某位作家多年未有新作,人们常说“他江郎才尽了”。 |
工作表现 | 职场中,有人因长期缺乏创新而被认为“江郎才尽”。 |
学术研究 | 学者如果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,也可能被评价为“江郎才尽”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才疏学浅、才思枯竭、江河日下 |
反义词 | 才华横溢、文思泉涌、妙笔生花 |
五、总结
“江郎才尽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人生阶段的隐喻。它提醒我们,才华并非永恒不变,需要不断积累与更新。同时,也警示人们要珍惜自己的创造力,保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,避免陷入“才尽”的境地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形容才思枯竭,创造力衰退 |
来源 | 南朝江淹的故事 |
使用场合 | 文学、工作、学术等 |
近义词 | 才疏学浅、才思枯竭 |
反义词 | 才华横溢、文思泉涌 |
通过了解“江郎才尽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,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