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层林尽染的解释】“层林尽染”是一个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成语,尤其在描写秋天山林色彩斑斓的景象时使用较多。它形象地表达了树林层层叠叠,被秋日的阳光和红叶染成一片金黄、火红或深红的美丽画面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层林 | 指层层叠叠的树林 |
尽染 | 全都被染上颜色 |
整体含义:
形容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被秋风吹红,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红色,呈现出绚烂多彩的景象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
“层林尽染”最早出自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长沙》:“万类霜天竞自由,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。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?”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“层林尽染”,但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诗中所描绘的秋景。
- 用法:
多用于描写秋季山林的壮丽景色,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发展到极致的状态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五彩缤纷、红叶满山、层峦叠嶂 |
反义词 | 白茫茫一片、荒凉萧瑟、单调乏味 |
四、常见搭配与例句
- 搭配:
层林尽染的秋色、层林尽染的山林、层林尽染的画卷
- 例句:
- 秋天到了,山上的枫叶红了,真是层林尽染,美不胜收。
- 站在山顶远眺,只见层林尽染,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的油画之中。
五、总结
“层林尽染”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。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,以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。无论是用于写作还是日常描述,都能生动地传达出秋季山林的壮丽与美丽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诗词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