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| 白话解析版
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是一篇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的文章,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他在月光下的心境与感悟。原文虽短,但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值得细细品味。
文章开篇点明时间: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”,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。当晚,他漫步于庭院之中,忽见月色皎洁,遂起兴前往承天寺寻友共赏美景。文中“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”一句,将月下庭院比作清澈的池水,竹柏之影恰似水草漂浮其中,生动展现了自然之美。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,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态度。
接着,苏轼感叹道:“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”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。尽管身处逆境,他依然能够从平凡事物中发现诗意,并以一种超然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。这正是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通过这篇短文,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,还感受到了苏轼面对困境时的乐观精神。它提醒着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停下脚步,用心感受身边的美好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